目前,一份名為《大同市地方煤礦與同煤集團煤炭資源整合企業(yè)重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很快就要下發(fā),將決定大同市270家地方煤礦的命運。
大同的這一小步,可能是山西乃至全國整頓煤礦企業(yè)的一大步。全國幾萬家小煤礦的命運將被改變。煤礦大省的山西,幾乎在大同試點的同時,馬上就將出臺一份名為《推進煤炭資源整合企業(yè)重組、提高煤炭產業(yè)集中度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
即將出臺的《指導意見》的目標是到“十一五”末,山西全省在現有煤礦基礎上壓減礦井30%,主要產煤縣淘汰30萬噸以下礦井,整合重組形成2-3個億噸級產能的特大型煤炭集團,3-5個5000萬噸級大型煤炭集團。
三四年前,這個群體在山西曾經風光一時,他們出手闊綽,千金一擲,買悍馬、炒樓房,一時風光無限。
“小煤礦沒有辦法,也沒有退路,上面讓怎么干,只能無條件服從。”一位業(yè)內人士說,他們只能挖空心思和領導拉關系,“不拉關系也許就要關了,一點脾氣都沒有。”
受安全事故連帶影響而停產,即使是地方國有小煤礦也不能幸免。
中央黨校教授、煤礦安全專家周慧表示,她并不贊成地方政府在煤炭安全監(jiān)管方面“張三生病,李四吃藥”的做法。在此之前,她在山西靈石調研時,一位個體煤老板向她訴苦,“沒法干了,4000多萬煤價款都是向銀行貸的,不讓干怎么辦?”
針對小煤礦的安全管理問題,周慧曾經給山西方面提出過“分級分類管理”的建議,不同級別的煤礦,監(jiān)管力度不同,方式不同。但是,這條建議在山西并沒有付諸實施。
與此同時,山西則加速了小煤礦的整合力度。2006年2月28日,山西省頒布執(zhí)行《煤炭資源整合和有償使用辦法》。以此為標志,戰(zhàn)役進入第二階段,關小上大,又關閉小煤礦1467個。到2007年底,山西各類地方煤礦數量已由整合前的4389個減少到2806個。
不管是私營小煤礦還是國有小煤礦,眼下必須面臨的是被國有大煤礦整合的問題。
“礦難是推動山西煤炭資源整合最為主要的因素。”周慧說,如果不是礦難頻發(fā),山西不會有這么大的動力,也不可能出臺這么多政策。
大同市城區(qū)副區(qū)長龐天祥說,地方煤礦并入同煤,利多弊少。他的理由有三條:稅收仍給地方,不影響各地財政收入;資源得到進一步擴大,從業(yè)人員的素質、技術力量、設備設施都會有很大提升;最為重要的是,減少了煤礦安全事故,即使發(fā)生事故,地方官員也不會有以前那么大的壓力。
“從國家層面來看,資源整合也是大勢所趨,越集中越好,短期內不會形成壟斷。”周慧說,這里面既有出于煤礦安全的考慮,也便于國家進行宏觀調控,同時還能解決煤炭戰(zhàn)略儲備、能源應急預警等諸多問題。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