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理財》:戰(zhàn)略內審十步走

2009-11-07 16:51:23      魏寶星

  高效的內部審計職能,將對推動企業(yè)的風險管理、內部控制建設和可持續(xù)發(fā)展起到關鍵性作用。上期本刊介紹了建立戰(zhàn)略性內審職能的十步啟動框架中的第1-4步,本期繼續(xù)介紹第5-7步。

  ⊙ 魏寶星/文

  在建立了內審戰(zhàn)略框架后,工作的重點將轉移到戰(zhàn)術執(zhí)行上。如圖1所示,通過實施第5~10步的職能和活動,內審工作將立見成效,并取得長期的成功。

  第五步:編制當前和長期的預算

  完成框架的第1??4步后,可得到足夠的信息去建立當前和長期的預算。預算必須為內審提供足夠的資源,以執(zhí)行第4步制定的基于風險的審計計劃,并應有適當靈活度以應對業(yè)務改變的需要。

  預算應在風險評估結果和審計計劃的基礎上準備,并根據國際內審協(xié)會或其他第三方制定的內審標準,與本行業(yè)的類似內審部門比較,建立預算基準。像在框架第3步制定正式的戰(zhàn)略計劃中討論的,預算應該跨越3~5年的時間段。

  內審預算必須有靈活性,使內審能夠應對突發(fā)事件。我們建議使用“靈活支出賬戶”,在應對變化的同時,編制高質量的審計計劃,“靈活支出賬戶”運行如下:

  在風險評估和內審計劃結果的基礎上建立核心內審預算。核心預算提供足夠的資源,以使內審計劃有效地執(zhí)行。

  同時建立單獨的“靈活支出賬戶”。賬戶基于核心內審預算的百分比或其他估計設立。

  根據識別出的具體項目或需求,確定必要的資源和技術組合以支持核心內審計劃。

  “靈活支出賬戶”滿足突發(fā)的或企業(yè)內部一次性項目的需求。

  “靈活支出賬戶”中的未使用資金為內控預算的盈余差異。與年度內審風險評估流程和計劃的制訂流程相一致,每年估計一次。

  使用“靈活支出賬戶” 的好處包括:可以使內審預算流程與內審利益相關方的“價值驅動因素”緊密相連;同時,鼓勵內審與其利益相關方直接對話,幫助內審清楚地識別需要特殊技能的領域,并投入適當的資源與資金,以及在特別需要的時候才配備特殊的資源。

  總括來說,本步強調內審應先根據戰(zhàn)略制定預算,然后再考慮戰(zhàn)術。

  第六步:盡早開展現場工作

  內審部門往往希望在結構設立完畢、員工全部到位后才開始內部審計工作,這是非常不現實的想法。公司的主要利益相關方沒有耐心去等待,他們希望馬上看到進展,而不是在審計職能成立后的下一年或更遠時期。企業(yè)不能期望在取得所有的資源之后才開展現場工作。

  為了立刻體現價值,內審部門應該在成立幾周之內開始現場工作。比較理想的是,在內審部門宣布成立起的100天內對3~5個已知的高風險領域展開審計工作。這些初步的審計通常應該關注某些特定的領域,例如:采購流程和銷售渠道的有效性,信息系統(tǒng)總體控制和其他已知的存在內控問題的業(yè)務領域等。

  使用正式的快速啟動程序是保證盡快取得成果的有效方法??焖賳映绦蚴且环N項目管理技術,它對在最初100~120天內將要完成的不同審計和初步工作進行規(guī)劃??焖賳映绦虬ň唧w的戰(zhàn)略及戰(zhàn)術,也包括可能需要同時開展審計的領域。計劃包括預定的完成日期和用來衡量進度、識別問題和進行調整的里程碑。使用快速啟動程序還可以防止啟動程序的拖延以保證現場工作盡快開始。

  當然,這樣的快速啟動程序需要有足夠的資源來實施現場工作。通常,內審資源需要“加速提升”以滿足執(zhí)行完整審計程序的需要。為了達到快速啟動,許多公司首先選擇借用外部中介機構。這樣做的優(yōu)點是除了能在項目開展過程中獲得專業(yè)建議和咨詢服務,能獲得完成特定高風險審計所需的資源、工具和技術,還能隨著職能由內審人員獨立執(zhí)行或共同完成項目實現知識的轉移。

  通過使用快速啟動的方法,在建立本文的10步框架的其他要素的同時,企業(yè)就可以向利益相關方交付工作成果了。值得注意的是,框架的不同活動在應用時不是線性的,某些框架中的要素應該在啟動階段就開始進行。

  第七步:評估所需的技能

  內審部門應結合在內審啟動階段對利益相關方的價值驅動因素和“使命聲明”的認定,對所需的技能進行評估。一個常見的誤區(qū)是管理層過于注重內審人員的數量,而忽略了高風險和主要價值驅動因素所需的技能。實現前述的“內審連續(xù)統(tǒng)一體”(具體內容見上期)通常要求一整套的技能,包括技術以及所處行業(yè)的專業(yè)知識。然而,吸引具有領導才能、技能及經驗的高素質專業(yè)人士可能是一個耗時和漫長的過程。為了防止延誤內審工作,內審部門可以考慮使用第三方中介機構來取得過渡期間所需的資源。通過外包專業(yè)服務的方法,管理層及審計委員會在取得內審工作成果的同時更可以關注聘用合適的人員。當聘用到了合適的人員,外包專業(yè)服務的形式可以調整為內外共同完成項目或徹底取消。

  在考慮長期人員需求時,請記住內審是一個動態(tài)的、不斷變化的領域,不只是“尋找能干活的人”的簡單要求。在過去的十年中,許多國際性的公司開始通過內外部共同完成項目的方法取得工作靈活性,取得那些從內部無法獲得的技能。

  為了滿足這一需求,普華永道開發(fā)了“資源的車輪模型??”。資源的車輪模型假設某些核心內審資源和能力在公司內可以保持不變。車輪的“軸心”是企業(yè)內審的領導力、持續(xù)力及經驗等在公司內保持不變的核心內審資源。車輪模型中的“輻條”代表可以與中介機構或企業(yè)的專業(yè)部門合作的內容。在圖2的示例中,核心小組依靠合作伙伴的技能,來取得滿足獨特、復雜或特定領域審計所需的資源,如信息安全、ERP系統(tǒng)控制和安全、相關法規(guī)的合規(guī)性遵循、舞弊調查以及企業(yè)持續(xù)經營計劃等。

  “輻條”并不限于特定領域。如果在不同的地域需要核心內審資源,或者需要核心內審資源加入現有的某個審計隊伍,軸心和輻條模型能在消除或控制審計成本的前提下,保證審計的質量和及時性、一致性。

  與之前討論的“靈活支出賬戶”相結合起來,資源的車輪模型能幫助內部審計按需取得必要的審計技能。隨著內審重點的變化,軸心輪輻資源模型以及“靈活支出賬戶”可以保證內審職能中的“風險導向審計”的靈活性。

  (作者系普華永道專責內審、公司治理和風險管理咨詢服務的合伙人,本文經普華永道授權刊登)

相關閱讀